據國衛院最新完成的台灣慢性腎臟病調查,平均每10人中就有1人罹慢性腎臟病,但95%以上患者不知自己罹病。慢性腎臟病要晚期才須洗腎,但早期若不控制蛋白質攝取、血壓、血糖、藥物選擇等,會導致惡化速度變快,提早在45歲開始就得洗腎。台灣腎臟醫學會理事長林裕峰提醒,有些慢性病控制藥物會傷害腎功能如高血壓藥、止痛藥等,用藥前應多與醫師討論。

腎臟病早期無徵兆,常有人誤以為腰痠、腰痛、尿液起泡等就是「敗腎」,但其實疼痛的感覺幾乎不會發生,且尿液起泡時多半已是腎病晚期才發生,所以預防必須從用藥習慣和生活習慣做起。林裕峰醫師提醒,高血壓、糖尿病、高血脂、痛風這些慢性病只要罹患其中任一種,都會使得罹患慢性腎臟病風險增加2到3倍若同時有2種以上的慢性病,那麼風險就會增加4到5倍,所以控制慢性病也是延緩腎臟功能惡化的重要因子。

要注意
亂吃止痛藥很危險
國人普遍存在不正確的用藥知識,像是濫用止痛藥或慢性病患用藥未先與醫師討論。如最常見會導致腎臟傷害的止痛藥成分為非類固醇抗發炎NSAID,其中用來治療肌肉痠痛、關節疼痛的種類像是雙氯酚酸(Diclofenac)或是引朵美洒辛(Indomethacin)等,對腎傷害較大,所以無論是醫師開立的高劑量處方止痛藥,或是自行在藥局可買到的低劑量止痛藥,使用前最好都先與醫師討論

肝腎代謝差應多討論
許多慢性病控制藥物長期、大量使用時可能會導致腎臟功能惡化。林裕峰醫師說明,降血壓、降血糖、降血脂的部分藥物會經由腎臟代謝,如果患者本身已有腎臟功能損傷,那麼吃這些控制藥物將會加重腎的負擔。所以這些患者應與醫師討論,看是否改用經肝臟代謝的藥物,或是藥物減量、延長給藥間隔時間等作法,以避免造成腎毒性。

蛋白質吃太多要小心
林裕峰醫師認為,一般人不應長期大魚大肉,毫不限制蛋白質與膽固醇的攝取。成人每日需要量為每公斤體重需1克蛋白質,所以60公斤的人一天需60克蛋白質,大概是1塊約200克的牛排。但大部分人蛋白質都攝取過多,造成腎臟負擔變大,長期下來腎內腎絲球會硬化,影響腎臟功能。每天每公斤體重攝取最多不要超過1.5克

要了解
看尿液不是唯一方法
尿液起泡或尿中有微量蛋白不是早期發現慢性腎臟病的精確方法,因為尿液起泡時,可能已進入慢性腎臟病晚期,而尿中有微量蛋白的影響因素太多,包括發燒或體內有任何發炎反應的時候,都可能使尿中的微量蛋白質升高。

上網可估腎病期數
腎功能很重要的指標是「血清肌酸酐值」和「腎絲球過濾率」,前者可抽血得知,後者需經公式換算,上網(http://kidney.tsn.org.tw/
的腎病指標選項)輸入血清肌酸酐值及年齡、性別,就能換算慢性腎臟病期數或腎臟健康情況。但建議仍要經醫師評估。

台灣盛行率高於美國
慢性腎病分5期,第1、2期不需特別治療,從第3期開始需密切與醫師配合追蹤檢查。

醫師說
打顯影劑需估腎功能

慢性腎臟病即使第3期都可能無症狀,所以要定期檢查並在用藥時多與醫師討論腎臟狀況。包括做核磁共振MRI等檢查打了顯影劑後,都會影響腎功能,有些甚至導致急性腎衰竭。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stacy198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