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周天氣變化大,血管阻力增加、交感神經興奮,都會使高血壓等心血管病發病機率增加,中華民國心臟基金會理事長曾春典表示,門診中單是高血壓復發的患者就多了2到3成。另外,心臟病中過去較被忽視的心房顫動也要注意,因20%的患者找不到發病原因,萬一胸悶、頭暈、昏厥等狀況時常發生時,建議心血管病與天氣變化有關,尤其是變冷的時候。氣溫持續偏低的冬天是大家所熟知的心血管病好發季節,但很多人都不知道季節變化的時候也要小心,尤其是忽冷忽熱、溫差大的春天,氣溫可能從像夏天的30℃驟然降至20℃,血管收縮造成血流阻力增加,原本潛在的心血管風險就會更大。

提醒你

好發心臟病族群
1.曾經發生過中風或腦缺血?
2.有下列情況正在接受治療,例如高血壓、糖尿病、動脈疾病、高膽固醇、心房顫動。
3.自己或家族成員有以下任一情況,如心臟病史、中風或暫時性腦缺血病史、有症狀的動脈周邊疾病。
4.是否過重或肥胖?
5.是否超過45歲?
6.是否抽菸?
7.是否飲用過量酒精?
以上任一個問題回答「是」,最好先向心臟內科醫師諮詢,看是否需檢查或服藥控制。
盡快就醫檢查,可吃藥控制。

每周至少量1次血壓
血壓應和體重一樣,應定期測量,每周至少量1次,因血壓上升通常沒有症狀,等到頭暈、昏倒時,已接近需藥物等治療控制程度。所以測量控制血壓是許多心血管病的首要之務,在近期發表的大型研究中可知,發生心房顫動的患者,大多數有高血壓。除了醫師開立藥物應正常使用外,在天氣變化大時,更要注意血壓變化,定時在家自我監測血壓,可降低中風、心血管病發生風險。

吃藥不適需回診
心臟病的控制大多是以藥物為主,再從心房顫動來看,不是每一位患者都需要經由電燒治療,應先從口服藥物開始。不過,心房顫動藥物有些種類可能反而會有肺纖維化、甲狀腺功能異常等危險性,甚至引發另一種型態的心房顫動,所以用藥過程中有任何不適,應回診與醫師討論換藥或嘗試其他治療方式的可能。

要控制
減重可降低心負荷
減重能減少心臟負荷,也可減少心臟病發生機率。加拿大的研究中發現,身體質量指數27以上者,比27以下者心房顫動的機率為2倍以上。但台灣研究發現,心房顫動患者身體質量指數平均僅24,做為對照組而無心房顫動患者身體質量指數23,指身體質量指數27以下者,仍會發生心房顫動,無論機率如何,建議先減重。

心肺運動加強訓練
很多心臟病患者不敢運動,其實多做心肺耐力訓練的運動可強化心肌,包括游泳、騎腳踏車、跑步等,若是怕運動會引起不適,更應該在醫師指導下使用藥物,同時做運動,才能控制病情。


穩情緒減致命風險
情緒控制對保護心血管也有幫助,《美國心臟病學院週刊》近期報導指出,生氣等強烈情緒刺激可能導致心臟脆弱者有致命危險,但對正常人來說還不知道實際影響。不過因血壓等因素的影響,讓心血管病、心臟病者情緒平穩是必要的,至於一般人建議也不要常生氣,否則血壓忽高忽低對心臟、血管的負擔都會增加。

報你知
斑塊易堵塞致中風

心房顫動常被忽略,症狀可能有虛弱、心悸和胸部不舒服,最易引起的併發症是中風及心臟衰竭。導致中風原因是心房顫動使心房失去有效收縮,以致於血液滯留心房促成斑塊,斑塊進入心室,在下次收縮時會經由主動脈到其他器官引起栓塞,到腦部則導致中風。另外,很多心房顫動患者同時也有血管硬化,動脈內壁剝離的斑塊組織隨血液跑到全身,也會在任何器官造成堵塞。

醫師說

依季節調運動時間
中華民國心臟基金會理事長 曾春典
注意保暖可降心血管病風險,早晨或傍晚較涼,建議患者當太陽出來或趁未下山時出門,依季節調整運動時間。


吃高鉀蔬果要小心
中華民國心臟學會副理事長 江晨恩
有研究發現,香蕉、芹菜等蔬果中的鉀離子可能會影響心血管病藥物的效果,吃之前多與醫師討論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stacy198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