因節能減碳風潮興起,不少人迷上騎腳踏車,不過雙和醫院心臟內科主任劉如濟表示,騎腳踏車雖有加強心肺耐力作用,但突發性心臟病族群中2到3成無明顯危險因子如抽菸、喝酒等,而運動時可能會有劇烈血管收縮、血壓上升、強大灌注血流等情況,會提高猝死可能。運動前要先量血壓,測知心血管健康。
劉如濟醫師表示,近日有一名年約50歲的上班族、平常不抽菸也少喝酒,假日都會運動如騎單車、爬山等,是大家眼中的「健康寶寶」,但在一次假日運動後3天,於辦公室內爬樓梯時突然胸悶、喘不過氣,緊急送醫才知道心血管阻塞,是突發性心肌梗塞。其實像這類案例並不少,因為先天體質上的抗血栓功能不好,血管已有病變而不自知,再加上溫差大、做大量心肺有氧運動等因素影響下突發心臟病。不過劉如濟醫師也說:「幸好他平常有運動,不然可能更年輕就發病了。」

要了解

5危險因子要小心
會突發性心臟病的人多半都有心血管問題,主要有以下5個危險因子,但發生心臟病的人有2到3成不具有這5個危險因子任一個,僅能靠定期健康檢查、運動前多暖身、身體不適時不運動等方式預防猝死。
1.男性年紀45歲以上;女性年紀55歲以上
2.習慣抽菸
3.酗酒
4.有糖尿病、高血壓、高血脂等慢性病
5.有家族性心血管病

這樣做

測血壓控運動量
量血壓是自我保健法之一,尤其是血壓偏高或偏低的人,運動前、天氣變冷時,都應測量自己的血壓以調整運動量和穿衣保暖。若發現自己運動當天血壓偏高,那麼就應該減少運動量或穿暖一點,以免血管突然痙攣,很容易就發生意外。

騎車前暖身發熱
天氣變化時即使平常運動沒什麼症狀,但仍可能因血管收縮等因素使心臟病風險提高。建議運動前暖身一定要做足,以戶外騎腳踏車來說,可慢踩約15分鐘或騎車前做伸展操,等全身都感到有點熱時再開始騎。而像高血壓、高血脂、糖尿病等慢性病患,等有太陽出來再出門運動。

頭暈 很喘要停止
心臟病發生初期會有微小徵兆,包括同樣的運動量和之前比起來變得容易喘不過氣、更易胸悶、呼吸急促、頭暈,應立刻停下來不要硬撐,很多人以為「只是太累了、太久沒運動了」,但這就已經是血管、身體無法負荷的警訊,即使不就醫,也應立刻停止運動先休息。

提醒你

隨時補充水與電解質
運動中一定要補充水分、電解質,否則易發生心臟病。很多人以為騎單車不會大量飆汗,所以未注意體內水分與電解質是否足夠,導致血管痙攣。建議每30分鐘到1小時應休息,補充水分與電解質,適度喝點運動飲料。

要先做心血管檢查
男性45歲或女性55歲時最好做心血管疾病篩檢,包括血壓、血脂、血糖,若已有堵塞或發生血栓、血管壁裂孔等情況時,先接受治療。

醫師說
量力而為 不要逞強

運動對心血管保健的作用是在運動完那段時間,且要持續運動才能維持,而運動中突然血流大量通過,會使血管內原本的問題更嚴重。平常仍要保持運動習慣,運動中身體有任何不適就要停下來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stacy198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